Purple rain

更新时间:2024-09-30 11:21

《Purple Rain》是美国男歌手Prince于1984年6月25日发行的音乐专辑,亦是其个人第六张录音室专辑,以及电影《紫雨》的原声音乐专辑,由Prince担任制作人、革命乐队负责演奏伴奏,共收录9首歌曲。

创作背景

《Purple Rain》是同名电影《紫雨》的原声音乐专辑。在电影《紫雨》的制作过程中,Prince一边策划着该片,一边想着唱片的事。由于要拍摄电影,Prince频繁往返于老家明尼阿波利斯和洛杉矶之间。革命乐队负责现场录音,Prince则负责其他大部分的工作。Prince做事有时候很快,但在他满意之前,他会整日整夜的反复修改。《Purple Rain》共收录的9首歌曲几乎都由Prince一己之力完成,唯独其中压轴曲目《Purple Rain》是由他人发起创作的。

1983年8月3日,Prince在明尼阿波利斯参加义演。在俱乐部First Avenue里,他携手革命乐队,首次在观众面前演奏了《I Would Die 4 U》《Baby I'm A Star》《Purple Rain》三首歌曲。这三首歌曲被音乐技师David Z和David Leunard用录音工厂的移动工作车录了下来。当晚,Prince与革命乐队进行了首次合作,Prince大受鼓舞,决定在一个名为“仓库”(Warehouse)的明尼阿波利斯排练场录制更多歌曲,并邀请与革命乐队的所有成员一起录音。由于没有远程工作车,David Leunar只能使用落地收音机,插上插头,以便Prince等人能录音。这次,他们录制了《Let's Go Crazy》《Computer Blue》两首歌曲。

在洛杉矶,Prince创作了《Take Me with U》《The Beautiful Ones》《When Doves Cry》三首歌曲。《Darling Nikki》是在Prince的地下室录制。《When Doves Cry》是最后录制的歌曲。录制过程中,Prince计划同时用两块配电板,以便得到48音轨,这是他以前从未尝试过的。Prince一开始把吉他、键盘、贝斯、鼓和弦乐器都用到了这首歌上。但在最后混录时,Prince把它简化了,删掉了贝斯。

专辑封面由Laura LiPuma Nash设计,封面上的字体则由Jay Vigon设计,坚硬、枯瘦且锋利,通过Prince标志性的紫色与渐变夕阳般的色彩呈现。在封面上,Prince骑着一辆定制的紫色摩托车,在靠近把手处的显眼位置,印制着一个独特的标志:结合了代表男性♂以及女性♀的新符号“ O(+>”。

专辑曲目

专辑曲目参考资料:

专辑鉴赏

《Purple Rain》的出现显然让Prince的音乐实现了质的飞跃,Prince将他多年生涯中多年所追求的东西发挥的淋漓尽致。Prince率领着革命乐队狂放地演绎,无论是充满重金属吉他独奏还是反复节奏性强的开首曲《Let's Go Crazy》,抑或是有着古怪感觉的新迷幻风格作品《When Doves Cry》、工业节拍造就的电子合成器舞曲《Computer Blue》以及满含奇幻情感诱惑的《The Beautiful Ones》,都让Prince音乐风格益发地多变。大量合成器和硬摇滚吉他的使用,替代了节奏布鲁斯乐常用的管乐,令众多歌曲变得更为犀利时尚,这便是由Prince奠定、被称为“明尼阿波利斯之声”的音乐类型。

压轴曲《Purple Rain》无疑是主题曲目。歌曲最后几分钟合成器奏出漫天紫雨落下般的瑰丽音符和Prince痉挛般的高音反复唱出的“紫雨”一词,构成了流行音乐史上华丽的一段。Prince最终实现了黑人舞曲、摇滚乐和个人音乐风格的三位一体。Prince在《Purple Rain》空旷寂寥的鼓点和堆叠重复的旋律中,缓慢地呕出一个淋漓、赤裸的自我。《Purple Rain》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脱电影配乐本身,这张专辑之于整个20世纪80年代的音乐世界都有着独特而深远的意义。在这张专辑中,人们不仅见证了Prince为黑人根源音乐的流行化所做出的试探与实验,也得以管窥不止一代音乐人的灵感来源。

获奖记录

发行信息

1984年8月4日起,该专辑在美国公告牌200强专辑榜上连续蝉联了24周冠军。

1996年5月16日,该专辑获得了美国唱片业协会的钻石唱片认证(13×白金销量,在美国本土销量超过1300万张)。

专辑争议

1985年,一位母亲购买了该专辑作为礼物送给了年仅11岁的女儿Karenna,但当她仔细阅读了专辑里《Darling Nikki》的歌词之后,发现其中充满了大段关于性交及虐恋等敏感内容,这令她感到不安。

几个月后,一个名为Parents Music Resource Center(PMRC)的组织在这位母亲的推动下成立。该组织旨在审核音像制品,并通过往含有限制级内容的音像出版物上贴带有警告字样的标签,以警示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。

这种标签在后来逐渐演化为“Parental Advisory”标识,也就是“脏标”。

免责声明
隐私政策
用户协议
目录 22
0{{catalogNumber[index]}}. {{item.title}}
{{item.title}}